略談教育機智的運用策略與方法
時間:2010-11-28 00:08:15 點擊:694次
內容摘要:充分發揮教育機智的作用,使教育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注重運用教育機智的策略與方法,在教育與管理學生的實踐中能夠擇時而教、擇事而教、擇境而教、擇法而教。
關鍵詞:教育機智;策略與方法;呈現方式
一、對班主任教育機智的認識
“機智”一詞本義是指人腦筋靈活,能夠隨機應變。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在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隨機處理學生事件并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的能力和技術方法。在班級管理和教育學生過程中班主任會遇到非善意的挑剔、頂撞、紀律事件等干擾教育與管理的諸多因素,如果能夠審時度勢,適勢而為,把握教育學生的機會、處理得當、變不利態勢為有利態勢、就能取得較佳的教育效果,這就是班主任的教育機智。班主任的教育機智發自偶然,蘊之久遠,既能反應班主任的教育與管理學生的態度和能力,又能反應班主任自身素質和修養,運用有效的教育機智對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班主任教育機智的運用策略與方法
充分發揮教育機智的作用,使教育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注重運用教育機智的策略與方法,在教育與管理學生的實踐中能夠擇時而教、擇事而教、擇境而教,擇法而教。
1、尋找最佳教育時機——擇時而教策略。 一個機智的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最佳的教育時機必須是班主任能夠把握得當,又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時機,是學生產生某種心理需要的時候,如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學生生病需要關懷時、受外界刺激情緒低落時、取得成績需要贊揚時、受處分需要寬恕時、挨批評需要尊重時、學習困難需要輔導時等等,班主任如能抓住這樣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一方面會增強教育的時效性,另一方面也會使教育事半功倍,收到極佳的教育效果。從策略選擇上看,一是尋找表揚的最佳教育時機,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當取得進步、做好事、獲得榮譽時,就是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性評價。通過班主任的肯定性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生的成就需求得到了滿足,積極的情感態度得以強化,激勵作用使學生更積極向上。為此班主任要尋找表揚的最佳教育時機,表揚當在學生取得進步時、當在做好人好事時、當在班級在校級活動獲得名次時、當在學生參加活動獲得榮譽時、當在班風得到課任教師一致好評時、當在學生相互幫助時、當在學生克服困難時、當在學生樹立起自信心時、當在學生有愛心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當在學生學會理財、節約時、當在學生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時,當上面時機出現時,班主任把握住教育時機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二是選擇批評學生的教育時機,班主任應在什么時間批評學生,在什么時候不宜批評學生,考慮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的教育時機,廣東深圳福華小學黃木生老師在《擇“時”而批》一文中①,提出批評學生在“時間段”的時機選擇上應有“三不”:周一不批,早晨不批,課始不批;根據近因效應批評學生時間點上的選擇上做到“三不”:關鍵時不批,沖動時不批,吃飯時不批;教育要尋找適當的切入點,需要教育者的沉著和智慧,當著眾人面不批,當著家長不批。
2、用事實說話-—擇事而教策略。用事實說話,這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以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思想、貼近學生生活為出發點,選取典型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表揚學生有據、有情,批評學生有度、有節。從選取材料的性質上來講,可以選取正面的,也可以選取反面的,用正面的典型材料進行引導和激勵學生,用反面的材料進行警示和告戒學生。擇事而教——采用這種策略時必須使選取的事例要具有真實性、可感性。
從策略與方法上看,擇事而教一般采用故事敘述法、事件評論法和現場參觀法。
3、選擇合適場合——擇情境而教策略。選擇教育學生的場合,選擇教育學生的環境,選擇批評學生的情境,在適當的情境里營造批評的和諧氣氛,引導學生進行不良情緒的合理渲泄,消化學生不良的對抗心理,在這種氣氛里批評能產生良好的效用,在這種批評情境里讓學生觸景生情、情動心靈、明晰事理、反省自我,升華認知,讓學生在適當的環境中享受教育,從策略上看,機智的班主任往往會通過選擇適當的場合,不同的場合批評學生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不同的,收到的教育效果也是不同的。實際上從批評學生的策略看,班主任批評學生時要針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育場合,創設適當的教育情境,創設符合學生的情緒變化教育情境,使批評學生的氣氛和諧、融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4、方法就是機智——擇法而教策略。教育方法決定教育成效,教育學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生的個性又是有差異的,對不同的學生要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對同一學生在其成長的不同階段也要用不同方法進行教育。在教育學生時因時間、地點(場合)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應不同,因此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除擇機教育外還應擇法而教,運用不同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教育,講究表揚學生的藝術,講究批評學生的藝術。從策略上看,班主任的教育機智在班級管理中的行為表現為:機智即自制,面對犯錯誤的不同學生和班級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時不失去理智、不發脾氣、克制自己、冷靜處理;機智為果斷,當班級突發事件發生時當機立斷,隨勢應變,迅速化解矛盾,遏止事態擴大;機智就是理解,探明學生的內心世界及其心理活動,分析學生犯錯誤時所思、所想,不用歧視的眼光看待學生,能包容學生;機智即為尊重,班主任教育學生的語言和行為要得當,教育學生時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損害學生的身體,不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人格;機智就是公平,處理學生的矛盾沖突及糾紛時,能尊重事實,分辨事理,不偏袒學生,秉公辦事,一視同仁,賞罰分明;機智即為民主,能做到師生人格平等、善于聽取學生的正確意見,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能和學生商量共同解決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建立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班主任教育機智的呈現方式
教育機智的呈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教育機智可以通過班主任的語言來實施,馬卡連柯說:“不會用十幾種幾十種聲音說‘你過來’的老師是沒有資格當老師的。”語言是班主任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基本工具,語言的表達藝術直接影響著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同樣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如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語氣的抑揚頓挫等,不同的表達方式則傳遞著班主任的不同的情感和態度,一個機智的班主任會通過語調、語速細小微妙的變化,傳達出富有靈性、詩化的和感染性的情感,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有時是遺撼,有時是失望,有時是傷心,有時是驚奇,有時是快樂,有時是期望,有時是教誨,有時是坦誠,有時是嚴肅,有時是快樂;另一方面教育機智可通過非語言方式實施,班主任教育機智的非語言方式主要有目光、表情、手勢等,班主任要學會用目光去暗射,用表情去傳意,用手勢去提示。通過目光、表情、手勢等非語言方式的傳遞信息,短暫而又會意的溝通筑起師生互動的平臺、理解的平臺、交流的平臺,從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機會,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②。
總之,班主任教育機智是一種教育行為方式,是班主任教育與管理學生智慧的集中體現,教育機智總是針對教育過程中的隨機事件,而不是事先設計好的,是在具體的,隨機出現的,無法預見性的情境中發生的,這時就需要班主任用機敏的智慧處理班級中發生的偶發事件,充分運用好教育機智的策略與方法。
參考文獻:
①黃木生 《擇“時”而批》《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六期
②時偉等主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4.1